雜貨屋

一个喉咙比针还细的饿死鬼。

子怡说得对,演戏是不能解释的。你要把角色的内心活动表演出来,不能演完之后再和别人说角色是怎么样blabla。
而写文是可以解释的,但是。

但是!

写文在塑造角色的时候,如果依靠的全是心理活动、旁白、解释,那么你考虑过假如去掉那些心理,你的角色表现出来的是一副什么样子吗?
也许别人会觉得莫名其妙根本看不懂这个角色的意图,甚至其实你觉得找个好画师好配音(写同人的时候你的读者还能自己脑补配音)就可以完成了?

当然不是说写文也必须强迫自己不用旁白、不解释心理,这太苛刻了,何况写文时既然有这个优势和条件,偶尔也是应该利用一下的。
写文时,角色的旁白和心理活动应该相辅相成,但是不该让心理活动占过多篇幅,我自己觉得是这样。

有时候看文,作者缺乏对角色语言和行为上的刻画,一直在走心理活动,首先是我自己的问题,我很难看下去这种类型的文;其次就是,作者自己的心理活动和ta所赋予角色的设定或行为是矛盾的,或者不合逻辑的,这样的作者很可能犯一个错误,就是自己把角色过于想当然。
同样的行为下,明明存在ABCD四种可能导致角色出现这样的行为,作者却非要强行归咎于是出于原因A,没有合理的表现,强行用心理活动扭过去。
“用更具体的行为和语言来刻画角色”就是在给“为什么会是原因A”做铺垫,和比对,一旦作者跳过了这一步,可以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在搭建空中楼阁了。
这样的情况,如果出现在其他类型的文里可能不会太明显,但如果作者写的是推理悬疑类的小说,角色的动机就非常立不住了。
反正一篇文我看到大概有两三次出现这样“作者缺乏刻画,靠心理活动强扭角色动机”,就直接放弃了。

不懂得刻画角色、只知道碎碎念给读者洗脑的文,不一定是好文,看不下去。

——————
有时候我们说,xx游戏(多是文字冒险类,比如gal啥的)本来剧本不错,但是改成动画就很烂。
原因除了制作时对剧情的删改,还有一个我个人认为非常重要的就是:这类游戏剧本为了追求文字量和代入感,往往伴随有大量的心理活动,可是动画总不可能让你主角全程BB心理活动吧。
作者在塑造的时候就忽略了“去掉心理活动时角色会怎么样”这个问题。
这个锅,不管有其他什么原因,(但凡在文字类游戏这个前提下)作者一定要背的。
不信你随便找一个有名的gal,抽掉所有旁白只看对话,角色依然立得住、依然鲜活的,一定是比较精良的剧本。

评论

热度(2)

©雜貨屋 | Powered by LOFTER